右侧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摄影 > 正文

浑善达克沙地即将消失(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措施)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3-12-01 10:30 分类:摄影 浏览:86 评论:0


导读:    你一定想象不到,在荒寂斑驳的沙地边缘,藏着一处万顷林海的绝美仙境!你更想象不到,它并非大自然的馈赠,而是中国人徒手造出来的人工奇迹!它就是——塞罕坝这里,曾经是康乾盛世的木...

  

  

你一定想象不到,

在荒寂斑驳的沙地边缘,

藏着一处万顷林海的绝美仙境!

你更想象不到,

它并非大自然的馈赠,

而是中国人徒手造出来的人工奇迹!

它就是——

塞罕坝

这里,曾经是康乾盛世的木兰围场,

也一度林木殆尽、黄沙遮日……

这里,如今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,

也是旅游爱好者眼中的美丽天堂。

今天,带你一起走进塞罕坝,

见证高寒荒漠上的绿色奇迹~

  塞罕坝万亩绿林中,公路犹如一条玉带蜿蜒其间。

  

  跨越半个世纪的绿色奇迹

  

 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,意为“美丽的高岭”。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围场县。

  它身世高贵,曾经是古代皇家木兰围场的一部分。

  如今,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。112万亩的人工林海,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,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。

  这个昔日不为人知的偏僻塞外深林,如今已跻身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列,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。

  而谁又能想到,这里曾是荒漠! 50余年前,这里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。

  55来,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、接力不止,创造了中国高寒荒漠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!

  视频来源:河北卫视

  塞外原本是“沙源”

  塞罕坝由于连年火灾、乱砍滥伐,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,生态环境严重恶化,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原。

  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建人工林?

  因为专家建言,如不尽快治理塞罕坝,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将继续南侵。而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,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!

  同时,坝上地区是潮河、滦河、辽河、大凌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。

  为阻止沙漠南侵,涵养水源,1962年2月,原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国营机械林场。这年9月份,369名创业者被征调到一起,紧急开赴塞罕坝。长达半世纪的塞罕坝人工造林大幕从此拉开。

  塞罕坝63岁的冯清老人,谈起儿时家乡的环境,仍心有余悸:“那时哪有树啊!到处都是沙。天总是黄的,风裹着沙子直往嘴里灌。”

  上世纪60年代初机械造林现场。

  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,郁郁葱葱,美景如画。

 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!

  当初上坝,一穷二白。没地方住,大家就地搭窝棚,挖地窨子,铺上割来的干草,就算是有家了。没粮食吃,就派出一部分人员开荒种地,一边造林一边种粮。

  最难熬的是严寒。塞罕坝冬季漫长,年均气温在零下1.3摄氏度,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3.3摄氏度,年均积雪7个月,几乎天天下雪,风吹在脸上像刀割。

  由于缺乏在高寒、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,前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%。

  建场初期塞罕坝创业者曾经住过的窝棚。

  “沙源”如今变林海

  塞罕坝的创业史,是一部浸透艰苦创业精神的史诗。

  塞罕坝人扎根高寒荒原,爬冰卧雪,数十年如一日。55年来,老中青三代塞罕坝人造起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,使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0%,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,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。

  十八大以后,第三代塞罕坝人响应中央的号召,开始二次创业,启动了攻坚造林工程。

  攻坚造林区域是土壤贫瘠、岩石裸露的石质山坡。这5年来,塞罕坝人在石质山坡上新造林15.3万亩,在基本没有补植的情况下,成活率和3年保存率竟分别高达98.9%和92.2%,实现了一次造林、一次成活、一次成林的目标。

  

  这5年来,类似于攻坚造林之类的科研创新,在塞罕坝不胜枚举。据统计,最近几年,塞罕坝林场完成的科研课题有9类60余项,涵盖育苗、造林、营林、有害生物防治等诸多领域。《樟子松经营技术的研究》等20余项科研成果还荣获国家、省部级大奖。

  一部塞罕坝林场发展史,也是一部中国高寒荒漠造林的科技进步史。

  

  高寒荒原上的林海“金山”

  

  如今塞罕坝的青山成了货真价实的金山。来看看林场建设的辉煌成绩!

  55年交出的成绩单

  ◆ 如今,塞罕坝林场人工林达112万亩:

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%,

  森林资源总价值超过153亿元,

  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.76倍。

  ◆ 如今,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生态效益:

  每年可涵养水源、净化水质1.37亿立方米,

  固碳74.7万吨,释放氧气54.5万吨,可供199.2万人呼吸;

  林区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比北京城区高出5倍。

  与建场初期相比,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:年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,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,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,林区空气湿度比林区外无林地高出50%。

  ◆ 如今,塞罕坝及周边小气候有效改善:

  与建场初期相比,年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,

  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,

  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,

  林区空气湿度比林区外无林地高出50%。

  ◆ 如今,塞罕坝成为动植物基因库:

  这里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,鱼类32种,昆虫660种,大型真菌179种,植物625种。

  其中,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7种,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。

  ◆ 如今,百万亩林海带来显著经济效益:

  据评估,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202亿元,投入与产出比为1:19.8。

  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。

浑善达克沙地即将消失(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措施)

  昔日高原风沙源已变身为高原林海。这片世界最大的人工林,牢牢钉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,如绿色长城日夜守护着京津冀。

  

  林子起来后,塞罕坝七星湖的水位也越来越高,风景越来越好,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此驻足欣赏。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

  林场为何改行卖风景?

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,本地人都知道,它就是从前那个以卖木材为支柱产业的塞罕坝机械林场。

  绿色产业的发展,使得曾经占林场总收入90%的木材产业不再是唯一的支柱。从2012年开始,塞罕坝“自断一臂”,大幅压缩木材砍伐量,将以往每年的正常木材砍伐量从15万立方米调减至9.4万立方米。木材产业收入占营林收入的比重从66.3%骤降到40%。

  这一串加减法,让塞罕坝迅速完成产业转型升级,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。

  如今林场为何改行卖风景呢?这得从最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说起。当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,塞罕坝人坐不住了。

  这儿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林,6、7、8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4.8℃,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、巨型氧吧啊!

  

  塞罕坝机械林场累计筹集1.7亿元,修通核心区旅游环路,打造七星湖等15个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。目前林区配套宾馆、度假村120余家,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次以上。

  以前,塞罕坝机械林场伐木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90%以上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
  现在,不算“吃、住、行、购、娱”配套产业,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,一年仅门票收入就超过4000多万元。来自全国21个省份和海外10多个国家的游人,已成为塞罕坝忠实的回头客。

  “‘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’习近平总书记的‘两山论’给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。我们现在走的就是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、资源永续利用的新路子。”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场长、党委书记刘海莹自豪地说。

  鸟瞰塞罕坝月亮湖,曲线优美,与远处一排排巨型“风车”构成一幅美丽画面。

  不卖木材,只“卖碳”

  “卖碳”,将是塞罕坝的另一个新的增长点。

  塞罕坝森林碳汇交易正在运作中。据中国碳汇基金会测算,塞罕坝机械林场有45万余亩森林可包装上市,碳排放权交易总额可达3000多万元。

  “卖碳”就是碳汇交易。所谓碳汇,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。森林每年吸收大量二氧化碳,通过森林的“呼吸”也能挣钱。

  原来,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看着好风景,不用卖一根木头,居然能平白赚到一大笔钱。这就是碳汇交易的神奇之处。

  

  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,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,美不胜收,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赏景。

  

  绿水青山来致富,百姓好幸福

  

  中学生周石磊,在围场县四合永镇职业中学上学,暑假来漂流景点兼职。干40天,能挣4000元工资,下学期的学费、生活费就齐了。

  像周石磊这样直接受益于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的人不在少数。周边地区乡村游、山野特产、手工艺品、交通运输等产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,凭空生出大量就业机会,每年贡献产值6亿多元。

  围场县郭家湾乡旺水泉村56岁的张殿华老人,在塞罕坝森林景区做清洁工,每天工资能挣90元。工作之余,捎带卖土特产,每天还能挣百来元。暑期三个月,竟然能挣近两万元,一点都不输于在大城市打工的小伙子。

  “以前有老百姓偷砍树卖钱,现在挣钱又多又轻松,再没人偷树了。林子就是宝呀!”得到实惠的老百姓知道森林生态就是宝贝,自觉地爱林护绿。

  发展生态旅游,增加了林场及旅游从业者的收入,搞绿化苗木产业,让塞罕坝实现了优质绿化苗及绿化工程技术的输出,进一步壮大了林场的经济实力。

  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呀!塞罕坝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反差,就是明证。

  

  塞罕坝旅游攻略看过来

  

  春季的塞罕坝冰消雪融,一片新绿;

  夏季的塞罕坝绣满鲜花绿树,织就天然壮锦;

  秋季的塞罕坝蓝天白云,湖光山色,层林尽染;

  冬季的塞罕银装素裹,雪映青松,走兽藏林……

  看到这里,你对塞罕坝早已心向往之?

  小编这就为你送上旅游攻略!

  塞罕坝,以机械林场为中心,地处多个气候带中央,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,集森林、草原、湖泊、湿地、峡谷为一体,物种丰富,景色宜人。

  这里是花的世界,这里是河的源头,这里是云的故乡,这里是林的海洋……

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

  推荐星级:★★★★★

  

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大名鼎鼎的清代皇家猎苑——木兰围场的一部分,总面积141万亩,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,距承德市区240公里,距北京460公里。

  夏季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凉爽,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°C。可谓避暑圣地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,“生态、皇家、民俗”独具特色。

  七星湖

  推荐星级:★★★★

  七星湖湿地公园,位于塞罕坝林场。在群山环抱的100万平方米的湿地范围内,分布着大小不等、形状各异的七个天然湖泊,空中俯瞰形如天上的北斗七星,七星湖因此而得名。这里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。

  

  此外,还有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、泰丰湖等景点,也都会让你流连忘返哟~

  在塞罕坝,你可以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,满、蒙、汉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,文化相互交融。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,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,真是不亦乐乎!

  来到塞罕坝,这些美食你可不能错过!

  金莲花几乎为塞罕坝所独有,金莲花与冰糖相配则甘苦绵连、清洌爽喉、余味悠长,被称为“塞外第一茗。”

  

  塞罕坝上的白蘑品种繁多,坝上白蘑既可做卤,亦可做馅;既可调汤,又可配菜,为塞外一绝。

  蕨菜雅名如意菜,与坝上白蘑齐名,都是塞罕坝菜谱里的上品。

  银丝面为清宫御用食品之一,相传当年康熙帝率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,吃了此面,大加褒奖。

  ……

  
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
从茫茫荒原,到人工林海

从风沙漫卷,到天蓝地绿

浑善达克沙地即将消失(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措施)

塞罕坝,绿色传奇!

  其他人都在看

  编辑/闫伟奇、胡达闻

  来源/经济日报综合(记者黄俊毅)

  

标签:
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